据环球网报道,当地时间6月17日,韩国总统李在明赴加拿大参加G7峰会。然而,就在他离开首尔的第二天,提名的国务总理候选人金民锡,陷入了一场严重的政治风波之中。
据韩联社等媒体报道,6月18日,韩国政坛被一则重磅消息震动:金民锡卷入了一起发生在2004年的人命大案。据悉,当时一对老年夫妇自杀,留下的字条中指控金民锡欠债不还。这一事件瞬间成为韩国舆论的焦点,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,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。
李在明(资料图)
金民锡可不是普通的政治人物,他是韩国政坛知名的“知华派”。拥有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的他,在2018年担任国防部发言人期间,曾当着中国防长的面,用流利的中文朗诵杜甫《春望》中的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”,传为中韩外交佳话。在尹锡悦政府时期,因其知华立场备受冷落,而李在明上台后,将他视为改善对华关系的重要助力,提名他为国务总理候选人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指控,金民锡迅速做出回应。他通过社交媒体紧急发声,坚决否认与该事件有关,称死者留下的字条是伪造的。金民锡解释道,这对夫妇实际上是收受了第三方的钱财,试图找他帮忙办事,被拒绝后才选择自杀。他强调这是某些势力的恶意诽谤,目的是破坏他的政治前途。
展开剩余72%可事情并未就此平息,韩媒紧接着又曝出金民锡涉嫌收受非法政治资金,以及过去5年资产大幅增加等问题。尽管金民锡对这些指控一一进行了澄清,坚称自己清白,但这些未经证实的“污点”,还是在韩国政坛掀起了惊涛骇浪。
其实,韩国政坛的这种内斗现象,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。历年来,在韩国总理任命之时,各类丑闻平均曝光次数高达3.7次(数据来源:《韩国时报》2023年统计),而且近60%的人因听证会而丢官。这种制度性惯例,让丑闻常常成为政治攻击的有力工具。此次针对金民锡的一系列爆料,时机拿捏得十分精准——案件发生在2004年,当时金民锡在地方政府任职初期,而爆料时间恰好选在李在明出访、国会听证会前夕,很难不让人怀疑背后有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。
金民锡(资料图)
李在明已经结束在G7峰会的行程返回国内,他接下来将如何应对这一棘手局面,备受关注。这一事件的影响,绝不仅仅局限于金民锡个人的政治命运,还将对本届韩国政府的施政以及中韩关系产生重大影响。
从韩国国内政治层面来看,李在明推行的“全民推荐内阁”制度,正面临严峻考验。截至6月15日,韩国民众已提交7.4万份内阁人选建议,金民锡能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,得益于他良好的民间声誉。如今他深陷丑闻泥潭,如果李在明政府不能妥善处理,不仅会冲击新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,还可能导致新内阁的组建陷入僵局,进而影响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政治凝聚力。
而在外交政策方面,中韩关系正处于微妙时刻。今年以来,随着俄朝军事合作升温,韩国对华政策出现了一些“战术调整”,尹锡悦政府甚至提名务实派金大棋为驻华大使。如果金民锡能够顺利就职,凭借他的知华背景,有望推动中韩在半岛事务、经贸合作等领域的深度互动,为中韩关系的改善注入新动力。然而,现在反对势力对他发起猛烈攻击,试图通过“污点战术”扼杀任何对华缓和的可能。一旦金民锡在国会听证会上无法自证清白,韩国的对华政策走向可能会再次陷入不确定性,中韩关系的改善进程也可能受到阻碍。
6月24日至25日,国会将对金民锡举行人事听证会,这无疑将成为他的“政治生死局”。按照韩国政治传统,国会听证会往往会沦为政党恶斗的战场。2024年尹锡悦弹劾案听证会上,朝野议员甚至爆发了肢体冲突。可以预见,在即将到来的听证会上,在野党必然会围绕自杀案、资产问题等对金民锡展开地毯式攻击,而金民锡能否成功应对这些攻击,不仅关乎他个人的政治生命,也将成为韩国政治生态的一次严峻考验。
G7峰会(资料图)
此外,李在明政府正在推动修宪,计划将国务总理由总统提名改为国会推荐。此次金民锡事件,很可能是保守势力对这一改革的“下马威”。如果在野党成功阻挠金民锡的提名,不仅李在明的权力架构将受到冲击,韩国政治还有可能重回“总统主导”的老路,进一步加剧国内政治的分裂与动荡。
从地缘政治视角来看,金民锡事件深刻折射出韩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困境。作为中美博弈的前沿阵地,韩国在维持韩美同盟的同时,也急需平衡对华关系。金民锡的知华背景,本可成为缓解中韩紧张关系的重要桥梁,如今却成为政治对手攻击的靶子,这种“知华有罪”的荒诞逻辑,恰恰反映出韩国外交政策的撕裂与无奈。
对于李在明而言,如何在民意期待与复杂的政治现实之间找到平衡,妥善应对此次危机,将极大考验他的执政智慧。而对于中国来说,在韩国政局动荡的背景下,保持战略定力,坚持推动中韩关系重回务实合作轨道,才是应对变局的关键。毕竟,韩国政局的每一次震荡,都将对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持续关注金民锡在国会听证会上的表现,以及韩国政坛后续的发展动态。
发布于:江苏省股票如何做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