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,一个年轻老师跟我抱怨,说学校的优秀教师评选不公平。
那个得奖的同事,平时课讲得一般,课件也马虎,但因为常常陪领导跑前跑后,最后成了优秀。
他说得一肚子不服气。
我听着,仿佛看见了年轻时的自己。
那股子倔劲儿,眼里容不得沙子,坚信公平至上。
可走到今天,我不得不承认:
在学校里,太正直的老师,往往很难当上领导。
1、道德洁癖的老师,最容易出局
刚工作时,我也是个愤青。
同事在成绩分析里修饰数据,我说是造假;
教研活动上有人送小礼物,我觉得是腐败;
校长开个不合时宜的玩笑,我也嫌油腻。
那时我坚信:谁教学最好,谁就该当骨干。
结果呢?
和我同期的一位老师,课讲得一般,但嘴甜,会揣摩领导心思。
领导公开课,他帮着布置;
领导孩子入学,他忙前忙后;
领导腰不好,他第二天就顺手带来膏药。
几年后,人家成了年级组长,而我还埋头写教案。
现在想想,我那叫天真。
水至清则无鱼。
道德洁癖的老师,往往第一轮就被淘汰。
2、当领导是演员,正直的老师不会演
有一位学者型领导,业务能力一流,我们都以为学校会焕然一新。
结果一年不到,他就被架空了。
为什么?
因为他不会演。
对上,他如实汇报问题,结果上级觉得他能力不足;
对下,他只讲教学标准,不画饼,老师们觉得没盼头;
和平级沟通时,他坚持原则,寸土不让,得罪了一圈人。
能坐稳位置的领导,往往是多面手:
对上口号最响,对下拍拍肩膀,酒桌上能聊,开会时能演。
而太正直的老师不行,他们更相信事实胜于雄辩。
可惜在学校里,感觉常常比事实重要。
能调动资源,稳住人心,才是领导的本事。
3、学校里的权力,本质是资源交换
领导的职责是什么?
不是业务标兵,而是能争取到资源,再合理分配。
比如,哪个班能多几个竞赛名额,哪个学科能优先培训,哪个老师能推荐去评优。
这些,光靠教案和试卷是不够的。
很多年轻老师以为制度能保证公平,可现实是,你不懂人情世故,机会就会被别人拿走。
我见过一位特别正直的主任,坚持严格流程,结果一个项目拖了三个月,耽误了教学,还被领导点名批评。
更糟的是,他因为不懂变通,被其他老师穿小鞋。
从制度上说,他没错;
但在学校的生存法则里,他却是“错”的那一个。
4、复杂,不等于坏
能坐上高位的老师,不一定是坏人,但一定是复杂的人。
他们懂人性,能在灰色地带游走,也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妥协。
对于普通老师来说,不一定非要当领导,但若真想往上走,就要明白:
内心可以正直,但外在的洁癖要适度放下。
留住底线,但不要逢事硬碰硬。
能在现实中先争取发声的资格,才有机会在未来某一天,用那份藏在心里的正直,推动一点改变。
哪怕很小,也值得。
夜深了,我没有回复那个年轻老师的抱怨。
明天的教研会上,我会表扬他最近的课堂设计,也会祝贺获奖的同事。
他现在可能不理解,但总有一天会明白:
在学校里,我们都是局中人。
股票如何做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