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5年12月12日,纽约联合国总部大会厅里发生了件怪事。
185个国家,全票通过。
不是184票赞成、1票弃权,也不是183票赞成、2票反对。是实打实的185票赞成,0票反对,0票弃权。
联合国成立五十年,这是头一回。后来这么多年过去了,也是唯一一回。
投票的内容?同意土库曼斯坦成为永久中立国。
你可能连这个国家在哪儿都不知道。它在中亚,里海东边,刚从苏联独立出来四年。国土49万平方公里,80%是沙漠。
就是这么个地方,让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点了头。
一个在夹缝里求生的国家
1991年10月27日,土库曼斯坦宣布独立。
当时整个苏联正在分崩离析,15个加盟共和国各奔东西。对大部分国家来说,独立是好事。但对土库曼斯坦来说,独立就意味着得自己想办法活下去了。
看看地图就知道它有多尴尬。北边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,东南边是阿富汗,南边是伊朗,西边隔着里海就是俄罗斯的地盘。
周围全是麻烦。阿富汗打了几十年仗,到现在还没消停。伊朗跟西方国家关系差得要命。俄罗斯虽然苏联垮了,但手里还握着几千枚核弹头。
土库曼斯坦有什么?几万人的军队,武器还是苏联时代留下的老家伙。真要打起来,连自卫都够呛。
但这个国家有一样东西——天然气。
探明储量19.5万亿立方米,占全世界的10.1%,排第四。还有20多亿吨石油。
这就麻烦了。有资源的小国,历史上从来没有好下场。伊拉克有石油,被打了。科威特有石油,被占了。资源在穷国手里,往往就是灾难的开始。
当时的总统叫尼亚佐夫。1940年生人,1948年阿什哈巴德大地震,全家都没了,他在孤儿院长大。这种经历的人,最懂得活下去有多重要。
他知道土库曼斯坦的处境。军事上打不过任何一个邻国,外交上谁都得罪不起。加入俄罗斯的集体安全条约?那就永远受莫斯科控制了。倒向西方?俄罗斯能让你好过?
左右为难的时候,尼亚佐夫想到了一个办法——当中立国。
欧洲有先例。瑞士、瑞典、奥地利,这些国家在二战和冷战期间都保持中立,结果活得挺好。既不用卷入战争,还能跟各方做生意。
但问题来了。你说自己是中立国,别人不承认有什么用?
一场精心准备的外交行动
1992年3月2日,土库曼斯坦加入联合国。
这是第一步。要当中立国,首先得是联合国会员国。
接下来三年,土库曼斯坦的外交官们满世界跑。他们要搞清楚一件事:各大国对土库曼斯坦成为中立国是什么态度?
这事儿不简单。当时冷战刚结束,美国跟俄罗斯还在互相提防。中国正在埋头搞经济建设。欧洲国家忙着搞一体化。要让这些利益完全不同的国家在同一个问题上达成一致,难度可想而知。
但土库曼斯坦有自己的筹码——天然气。
俄罗斯需要它不倒向西方。美国需要它稳定出口能源。中国需要它不给西部边境添乱。伊朗需要它作为缓冲。
每个国家的考虑不一样,但结论是一样的:让土库曼斯坦当中立国,对谁都有好处。
1995年12月,土库曼斯坦正式向联合国提交申请。
申请内容很简单:我们承诺永久中立。除了自卫,不对任何国家动武。不加入任何军事同盟。谁打仗我们都不掺和。
这个承诺意味着放弃很多权利。不能加入集体安全机制,就意味着出了事没人帮你。不能采取可能引发战争的行动,就意味着外交上处处小心。
但对土库曼斯坦来说,这些限制反而是保护。
12月12日,表决开始。
会场里坐着185个国家的代表。美国、俄罗斯、中国、英国、法国这五个常任理事国自然在场。剩下的180个国家,有发达国家也有穷国,有西方阵营也有第三世界。
让这么多国家在任何问题上达成完全一致,基本不可能。
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,只需要简单多数或者三分之二多数。很多决议都是勉强过半,反对票一大堆。
但这次不一样。
表决结果出来:185票赞成,0票反对,0票弃权。
会场里爆发掌声。
这是联合国历史上唯一一次所有成员国意见完全一致。
各怀心思的一致同意
中国的态度最好理解。
我们一向尊重别国主权,不干涉内政。土库曼斯坦想当中立国,那是人家自己的选择,我们支持就完了。
而且中国有自己的考虑。新疆跟中亚接壤,边境线几千公里。中亚要是乱了,新疆能好过?一个稳定的土库曼斯坦,对中国来说是最好的邻居。
俄罗斯的盘算就复杂了。
苏联刚垮,15个加盟共和国全跑了,莫斯科心里能好受?对中亚这些前加盟共和国,俄罗斯一直有种失落感。
但到了1995年,俄罗斯也得面对现实了。经济一塌糊涂,军队发不出工资,车臣还在闹独立。哪有精力去控制中亚?
而且仔细想想,土库曼斯坦当中立国,对俄罗斯反而有利。
北约正在搞东扩,波兰、捷克、匈牙利都在谈判加入。照这个趋势下去,北约早晚要摸到中亚。土库曼斯坦要是倒向西方,俄罗斯南边的安全压力会大得多。
但如果土库曼斯坦保持中立,就等于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设了一道屏障。北约想继续往东推,至少要多费点劲。
更实际的是,控制土库曼斯坦得花钱。驻军、军援、经济补贴,样样要钱。俄罗斯当时连国内的事都顾不过来,哪有钱去养这么个小弟?
支持它当中立国,一分钱不用花,还能达到战略目的。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。
美国的计算更精细。
冷战赢了,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。但赢了也得巩固胜利果实。中亚这个地方,对美国来说很关键。
首先是能源。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储量排世界第四,这么多气要是因为战争出不来,国际能源市场准得乱。能源价格一乱,石油美元体系就得晃。美国可不想看到这个。
其次是地缘位置。土库曼斯坦夹在俄罗斯、伊朗和中亚其他国家之间,相当于一个战略支点。美国想在这儿保持影响力,但又不想直接派兵驻扎。一个中立的土库曼斯坦,既不是俄罗斯的盟友,也不是美国的盟友,这种状态最符合美国利益。
最关键的是,美国不用为它负责。中立国出了事,各国有义务保护它,但不是某一个国家的责任。美国可以享受战略利益,却不用承担直接的军事成本。
三个大国都点头了,剩下的182个国家还能说什么?
大部分小国在国际事务上话语权本来就不大。大国同意的事,它们跟着投票就完了。而且土库曼斯坦当中立国,本身就是维护和平的举动,谁会反对?
所以出现了那个史无前例的结果:185国全票通过。
三十年的中立实践
从那天起,12月12日成了土库曼斯坦的国家节日——中立日。
每年这个日子,阿什哈巴德都会搞盛大庆祝活动。总统发表讲话,重申中立承诺。
三十年过去了,这个决定到底带来了什么?
最明显的就是安全。
中亚这些年不算太平。塔吉克斯坦90年代打内战,吉尔吉斯斯坦政权换了好几茬,乌兹别克斯坦遇到过恐怖袭击。
土库曼斯坦呢?相对平静。
邻国阿富汗更惨。塔利班、美军、各种武装轮番折腾,整个国家被战火烧得稀烂。土库曼斯坦跟阿富汗接壤,按理说很容易被波及。但因为中立国身份,各方都不敢把战火烧过去。
交战双方心里都清楚:土库曼斯坦是中立的,碰不得。
经济上的变化更大。
独立初期,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出口全靠俄罗斯的管道。俄罗斯说多少价就多少价,说买多少就买多少。土库曼斯坦一点话语权都没有。
中立地位给了它寻求多元化出口的机会。
2009年,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。这条管道从土库曼斯坦出发,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,到新疆霍尔果斯入境。
管道一通,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就能直接卖到中国。价格谈判有了底气,出口渠道也多了选择。
到2020年,土库曼斯坦每年出口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,其中近一半卖给中国。这种多元化的出口格局,让它彻底摆脱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。
外交上也灵活了。土库曼斯坦跟146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。它可以同时跟俄罗斯、美国、中国、伊朗保持友好关系,谁都不得罪。
这种全方位外交,对小国来说是奢侈品。但土库曼斯坦有中立国身份做护身符,跟谁好都理直气壮。
当然,中立也有代价。
不能加入军事同盟,意味着出了事没人帮忙。虽然有国际法保护,但真到了要命的时候,国际法能顶什么用?
这就像是一种”自己选的孤独”——安全,但也孤单。
变化中的世界与不变的选择
2023年,芬兰加入北约。2024年,瑞典也加入了。
两个老牌中立国,一个保持了70多年中立,另一个保持了210年中立,最后都放弃了。
原因很简单:俄乌冲突让它们觉得中立保护不了自己了。
这引发了一个问题:中立国制度还有未来吗?
答案得分情况看。
芬兰和瑞典面对的是一个日益强硬的俄罗斯。它们觉得必须加入北约才能保证安全。这是它们的选择,也是它们的权利。
但土库曼斯坦不一样。它的中立地位,恰恰是周围所有大国都能接受的平衡点。俄罗斯不希望它倒向西方,美国不希望它成为俄罗斯的盟友,中国希望它保持稳定。这种微妙的平衡,反而让土库曼斯坦的中立地位更牢固。
而且土库曼斯坦有个优势:能源。
只要它手里握着天然气,只要国际社会需要能源,它的中立地位就有价值。这是它的护身符,也是它的底牌。
三十年前那次全票通过,现在看来更像是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。
1995年,冷战刚结束五年。大国之间虽然有矛盾,但还没到撕破脸的地步。人们还对”和平红利”抱有期待,还相信可以建立一个更合作的世界秩序。
在那个短暂的时刻,各国愿意为一个小国的和平选择投下赞成票。
三十年后,世界变了。大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,地区冲突此起彼伏,很多国家不得不选边站队。
但土库曼斯坦还在坚守它的中立。
这个决定是对是错?三十年的实践已经给出了答案。至少对土库曼斯坦来说,中立让它避开了战火,发展了经济,保住了国家。
至于这个模式能不能持续下去?能不能在其他地方复制?那就得看未来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了。
一个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的生存之道,到底还能走多远?在这个越来越对立的世界里,和平与中立还有没有存在的空间?当初那185张赞成票所代表的共识,现在还剩下多少?
你怎么看?
股票如何做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